学术沙龙系列(郝诗楠):中央全面管治权与香港民主政治发展的相互支持关系研究

沙龙纪要:

  

时间:2019626日周三9:30

地点: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国关学院604会议室

  

项目简介

本项目以中央全面管治权与香港民主政治的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主线,结合政治学、法学相关理论与香港回归二十年以来的经验,讨论中央全面管治权与香港民主政治发展之间的相互支持关系,进而探索新时代在维护中央全面管治权基础上继续推进香港民主政治发展的可能路径。

沙龙主要内容及讨论摘要

沙龙开始首先由科研处张耿副处长介绍了学校国家课题的相关管理规定,并对项目本身的推进提出了相关的要求与建议。随后,项目负责人郝诗楠介绍了项目的背景与进展。据介绍,该项目在立项后至今已经发表了一系列相关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项目组将启动研究报告的撰写工作。研究报告将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对中央全面管治权构成的研究,其中包括中央的定义以及在具体行使过程中的表现。其次是对香港民主政治发展的研究,其关键是探究回归前后香港政治的发展历程。最后是两者间的相互支持关系,其中包括两个次级层次:第一是理论上的相互支持关系,其基础是是国家构建与政体转型的互动关系,即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的发展应当至少是维系而非消解前者;第二是经验上的相互支持关系,即考察回归以来中央全面管治权与香港民主政治发展之间相互支持关系的现状。

随后在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对郝诗楠所提出的写作思路与方案进行了点评。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俞祖成指出,该项目属于“大题目”,如果没有扎实的实地调研很容易最后浮在表面。俞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经验,建议课题组赴港进行实地调研,比如对不同人群(群体)对中央全面管治权的态度进行访谈。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严行健副教授认为,对于民众态度的研究最为便捷且成本最小的方式就是对香港社交媒体、讨论区的内容进行爬虫,并对其进行内容分析。此外,严教授还结合自己国家课题的研究经历,对课题研究、结项等工作提出了建议。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宋道雷结合自己对香港的观察,指出该课题应当有三个层次,第一是国家/宏观的层次,这应当和国家对于香港的政策紧密相连;第二是中观/区域层次,即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香港的角色该如何调整;第三则是微观层次,即香港基层民众的行为与态度。据此,宋教授认为,应当把课题研究放在第一、第二层次上,并且适当引入经济因素的解释。

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孙志伟博士认为可以从港人在回归后回流现象出发研究香港人的政治认同以及对中央政府的态度问题,这一群体的回流行为和之前的移民潮形成了鲜明对比,因此也与政治现实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张佳威认为本项目的研究还是应该回归政治,并且把香港置于“新边疆”的概念中进行考察。张博士认为香港的复杂性在于它是一个经济上十分发达但政治上又很遥远的“边陲”,因此需要参照传统的治边策略,制定新的治理政策。  

出席学术沙龙的专家学者名单

上海外国语大学科研处副处长、教授

宋道雷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严行健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副教授

俞祖成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郝诗楠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课题负责人

孙志伟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后、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张佳威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