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比较视野中的中国与德语国家奇幻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经教育部有关部门批准(教外司际[20121678号),我校与奥地利学术交流中心于2013529日—61日合作举办了“跨文化比较视野中的中国与德语国家奇幻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来自国内外的专家教授、相关学术机构代表、国内外硕博生近70人与会,其中包括奥地利学术交流中心(上海)主任尤利安·米勒先生、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上海信息中心主任托马斯·威廉姆斯先生、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科尔施-弗伊斯讷教授(Prof. Dr. Sabine Coelsch-Foisner)、戈特瓦尔特教授(Prof. Dr. Herwig Gottwald)、奥地利作家德尼西-施陶普博士(Dr. Constanze Dennig-Staub)、复旦大学魏育青教授、对外经贸大学冯晓虎教授、同济大学黄克琴教授、同济大学吴建广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宋健飞教授等。

卫茂平教授致欢迎辞,简介我校和德语系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科尔施-弗伊斯讷教授、尤利安·米勒先生和托马斯·威廉姆斯先生也分别致辞。德语系副主任谢建文教授主持了会议开幕式。

会议设定的议题为:奇幻文学发展史;中国奇幻文学:历史与现状;德语文学中的奇幻文学;奇幻文学的跨文化研究;奇幻文学与媒介形式;奇幻文学文本研究。

围绕会议主题,科尔施-弗伊斯讷教授、戈特瓦尔特教授、吴建广教授、对外经贸大学姜丽副教授、复旦大学吴勇立副教授、南京大学李双志博士、柏林洪堡大学王丽平博士、我校德语系马佳欣副教授、杨劲副教授、梁锡江副教授、蒋潞潞博士、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博士生赫尔错格、北京大学博士生王一力和任昱璞等做了学术报告。

具体的论题涉及奇幻文学的概念、体裁界限、方式方法、奇幻文学的干扰美学、奇幻文学的市场要素、奇幻文学的功用、歌德《浮士德》中海伦篇的想象性、歌德与《尼伯龙根之歌》的关系、戈特弗里德·本恩诗歌中的神秘性、知识诗学视角下的自动机器人母题、自我身份的建构与解构、想象形态的男性危机与当代科幻剧中的身体性等。

作家德尼西-施陶普博士朗读了其小说《红天使》等中的片段,并与参会者讨论了其写作的缘起和方式等。

会议总结阶段,由魏育青教授主持,科尔施-弗伊斯讷教授、陈晓春教授、吴建广教授和宋健飞教授等高度肯定了会议的研讨与组织工作,并提出了中肯的评价意见。

卫茂平教授在总结发言中,以我校德语学科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奥地利文学已积累的工作为例,特别点出了奥地利文学在中国接受和研究的良好态势。

此次学术研讨会,系德语系首次与奥地利相关学术机构和大学合作展开高层次学术活动,同时也开启了我校与奥地利相关学术机构未来继续深入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可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