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沙龙系列(郑国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传播状况研究

课题负责人

郑国玉

课题编号

19YJA710066

课题名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传播状况研究

课题性质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

时间/地点

202010279:30-10:30

腾讯会议(会议号:717476410

沙龙纪要:

1.项目简介

本课题通过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时期的传播情况,通过考察西方发达国家在传播过程中对基本理论问题和现实意义的剖析,深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传播特色,并以辨证思维客观评价西方发达国家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

2.沙龙主要内容及讨论摘要

沙龙由郑国玉老师主持,郑老师首先抛出了讨论的主要问题:如何批判西方发达国家在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几个流行的错误观点?然后,郑老师用了40分钟左右的时间,列举并简略介绍了当前西方学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7个错误观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是背离否定;(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不是唯物论而是唯意志主义论;(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用主义的变种;(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变相地搞资本主义;(5)中国1990年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行的是新保守主义的改革路线;(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改革走的是新联邦主义的路子;(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走的是新自由主义路线。

在郑老师介绍完之后,与会人员纷纷就这些错误观点进行了批判。

讨论摘要:

李梁:这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一些错误认识,他们认为中国实行渐进式的改革只不过是一个幌子,其实质就像当年的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做法一样,已经在一步步走向资本主义。把中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当成是一码事是多数左翼学者的普遍认识。

张放:从根本上说,他们否认中国道路的社会主义性质是有其背后的别有用心的,就是企图通过否定中国道路的性质来动摇我们党和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扰乱国内人民的思想,进而达到把中国道路引向邪路的目的。

曾德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从来都不是其他的什么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分配制度等各个方面都有本质上的区别。

孙秀丽:在政治制度上,我们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是议会制,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是多党轮流执政的制度。在经济制度上,我们还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是以私有制为主体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张珈宁:在意识形态上,依然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更重要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而不是少数人发财致富的制度。

郑国玉:对于国际社会上关于中国道路社会主义性质的质疑,我们要看清其产生的原因和背后的用心,一方面是一部分西方学者缺乏对中国历史、政治经济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把握,一些西方学者甚至都没有来过中国,缺乏对中国的实地考察,有时仅仅是靠主观上的臆想就给中国道路下各种定义。

3.出席学术沙龙的专家学者名单

1)课题组成员 郑国玉、李梁(上海交通大学)、曾德华

2)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放

3)马克思主义学院年轻博士:孙秀丽

4)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张珈宁(2019级)

以上人员有的是参与本课题研究的学者,有的是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非常感兴趣的并发表过相关论文的教师,还有的是正准备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学生。

4.其它(相关新闻图片(现场照片或成果照片均可)、沙龙效果、项目的学术价值社会价值、意见与建议等)

沙龙在非常热烈的气氛中进行,大家发言都非常积极,意犹未尽沙龙结束的时候,大家感觉还意犹未尽。通过讨论,大家理清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提出的背景、目的、实质、主要内容和影响、理论渊源、内涵及其前后承继关系,更加清楚该如何抨击和回应西方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错误观点了。

沙龙现场照片: